納爾遜羅素會長在11.20發表的感恩節分享,觸動了我很多。我回顧我的一生經歷當中,第一次心中油然生起感恩之情的事是什麼時候?
很多細節已經記不大清楚了,但是內心的感覺卻一直留存到現在。
我是老二,家中有一個姐姐、一個妹妹和兩個弟弟。
我記得很小的時候,大概是小學四、五年級吧!那時候四點多放學後,每週四會自己從學校搭紅39路公車,坐大約40分鐘的車,走長長的地下道,左轉再右轉,到长春路上的臺北兒童合唱團練唱。那時候弟弟、妹妹都還很小,弟弟也就四、五歲,媽媽分身乏術,所以帶了兩回路之後,就讓我自己獨自搭公車了。
後來妹妹開始在延平北路的山葉音樂教室上課,是藍39路公車回家。音樂教室是親子教室,是要媽媽陪著妹妹上課的,但因為媽媽也忙,加上我也學了幾年鋼琴,所以後來有幾回是我幫忙陪著帶去上課。上完音樂課已經是晚上九點吧!我領著妹妹坐公車回家。1980年代,還沒有地鐵(捷運),塞車也是家常便飯,我記得那時候的公車很擠,所以作文常常寫到「擠得像沙丁魚罐頭一樣」。老實說,我也不能明白擠得像沙丁魚是什麼意思,也不認識沙丁魚長什麼樣,但是作文裡就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描述詞。
那一回晚上,我和妹妹上車後,被後面湧上車的人擠到了車廂前半部的中間,因為我和妹妹都很矮,手也拉不到公車的拉環,擠在中間手要抓住座椅旁的把手也很吃力,一路搖搖晃晃,對身形矮小的我們,即使公車上有燈,抬頭望去,還是讓我感覺到一片人牆,到處是黑壓壓一片。
車行了約二十分鐘,突然我扶著把手的座位上的女士起身,跟我說:你坐吧!
那時在眾目睽睽之下,坐上了座位,當下那種原本被擠得超級不舒服的感覺,因為有了座位而被釋放。內心油然升起感激之情,因為是出乎意料之外地,別人願意施恩惠給你。即使原本你是不求有個座位的,即使對方也沒義務要這麼做。然而的確有個人,他感受到了我們兩個小孩那種小小的、擁擠的痛苦,動了慈念,願意讓出自己舒服的空間給我們兩姊妹。
雖然讓座者的長相我已經不記得了,對方可能也早已忘了此事,然後這個小小的感動和感激之情卻一直留在我的腦海裡,四十多年不散。
德雷莎修女說: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。一個小小的舉動能讓善念散播在人間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