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EasyReadMore##

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

特別的聖誕節

今年是Jello第一次在西方國家過聖誕節。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地方?

雖然成為基督徒後,我們也會在家擺聖誕樹,今年是第一次在美國南方過聖誕節,Jello拜訪了幾個家庭、參加了一些活動後,發現了一些特別的地方,像是聖誕樹、聖誕表演及慈善活動。

一、聖誕樹
每年感恩節過後,美國的家庭就會紛紛在居家妝點聖誕節。
有的會在門上掛花環、信箱上綁上紅色絲帶,庭院中插上拐杖糖的庭院造景….,壁爐上掛著每個小孩的專屬聖誕襪。而聖誕樹更是家庭必備。

Jello去拜訪一個白人和一個黑人家庭,發現他們都擺掛起180CM以上的聖誕樹,上面掛滿了聖誕節飾品(ornament)。

聖誕樹不僅是節慶應景裝飾,也充滿了回憶。
珍妮佛(Jennifer)是一個年輕少婦,第一個小孩快滿兩歲,是在聖誕節出生,現在肚子裡還有一個也即將臨盆。家裡聖誕樹以金色裝飾為主,這些飾品是她的媽媽留給她的。Jennifer說,他們每到一個地方度假,也會買一個聖誕飾品作紀念,因此每次掛聖誕樹時,就會想起這些美好回憶。

有四個小孩的黑人凡妮莎(Valencia)家,則是掛滿彩帶和彩球,上面有幾個彩球寫著My first Christmas(我的第一個聖誕節),年份和名字。原來是每個小孩出生時,Vennsa都會買一顆標有當年度年份的彩球,孩子們看到這些彩球時,就會記起自己出生的那一年。

我的探訪同伴Cody說他們家的傳統是用「真」的聖誕樹。聖誕節前,有的超市停車場,會堆一些松樹販賣。Cody的老家在愛達華州,她說,每年聖誕節前,她父親會申請一張砍樹許可的執照,然後載著全家,開兩小時的車到山上的森林,親自選一棵松樹帶回家。聖誕節的家裡,充滿了松樹的香味

在Kroger超市走廊上擺放了許多松樹販售

教會的聖誕樹

在教堂玄關處,有一棵聖誕樹,掛的不是裝飾品,而是一張張卡片。,每一張上面有沒有真實姓名,但是有代號、年齡、性別、衣服或鞋子尺寸、需求品等,是一些需要關懷的成員,比如「44歲、男性、36號毛衣」。成員們可以自由認領一張帶回家,交給慈助會秘書登記。然後我們回家為這個人準備一份聖誕禮物包裝好,將這張認領卡貼在禮物上,放回聖誕樹。工作人員到時候會將這份禮物送到這個人手上。我們為一個六歲的小女孩準備了一份紅髮公主娃娃。

慈助會的聖誕樹

今年慈助會為姊妹辦了一個聖誕節聚餐聯誼,週六時Jello到一位姊妹家中吃brunch(早午餐)聊天。

由於聖誕節是一個藉由「彼此服務」來表達愛心的季節,因此慈助會的每位姊妹在卡片上寫下你願意貢獻的服務,並寫下聯絡方式,掛到聖誕樹上。

活動尾聲時,各個姊妹自由挑選想要的人和服務。比如,學音樂出身的瑞秋寫下「免費教授一小時長笛或鋼琴課程」,擅長家政的姊妹寫下「一條自製的蛋糕」,也有些姊妹寫下「到府照顧小孩」….Jello寫了「免費到你家煮一頓中國晚餐」的服務、並挑了一張「免費聖殿專車」的服務。

Sister Hopper正在挑選想要的服務

二、聖誕節應景食品
我的同伴Cody自己做了許多太妃糖當禮品送人,這是Jello第一次吃到自製太妃糖,軟硬適中,很好吃,不禁讓Jello懷念起牛軋糖。

聊天時,Cody說,美國的聖誕節會有些應景食品,只有在聖誕節才有賣,或是聖誕節銷量特別好,比如拐杖糖、薄荷巧克力,eggnog、小米粥之類的。

Jello曾在Target超市的聖誕專區,買了一盒薄荷巧克力。Jello以為通常薄荷口味的零食應該是在夏天比較暢銷,為何在冬天賣薄荷糖呢?我猜是因為「顏色」的關係,因為聖誕節有紅色的拐杖糖,相對應就是綠色的薄荷了。
應景的薄荷巧克力

另外,Eggnog字典查是「蛋酒」,但其實我們喝到的並沒有酒的成份。主要是蛋、牛奶,喝起來像是非常甜、融化了的冰淇淋。

Jello在慈助會聚餐時,還喝到熱的肉桂蘋果汁,姊妹用燉鍋將蘋果、肉桂以及其他香料煮成熱的果汁,喝起來很特別。

美國南方特別愛吃小米粥,但裡頭會放一些辣的香料、起司之類的,也有人愛吃甜的,加了許多糖。只是這種粥吃起來一粒一粒的,Jello覺得不如中國的稀飯好吃。

三、聖誕表演
教會聖誕節活動很多,為了不讓自己疲於奔命,Jello只挑了兩個參加,支聯會的Nativity和慈助會聚餐。

今年亞特蘭大支聯會辦了連續兩天的聖誕節慶祝活動。主要是音樂活動和藝術展出。兩天總共六個小時的馬拉松音樂表演,令人訝異的是,有很多專業的音樂表演,演出者幾乎都是學音樂出身,教會裡頭真是人才輩出。Jello參加了禮拜六的那一場,有黑人靈歌、好幾個唱詩班、獨唱、鋼琴、小提琴、豎琴、烏克麗麗演出。黑人靈歌真的是只有黑人才唱得出那種韻味。有個夏威夷家庭,用烏克麗麗和夏威夷草裙舞演繹起聖誕歌曲,別具海洋風味。另外,有個曾巡迴世界的豎琴藝術家,不僅豎琴是自製的,豎琴演奏時那種平靜的感覺,真是無可替代。聽到聖誕歌曲用不同方式呈現是一種享受與感動。

除了音樂活動外,在康樂廳舞台搭起馬槽佈景,也有人物裝扮傳統服飾,原本Jello以為會有像台北的Nativity一樣,真人演出聖誕節的故事。結果只是應景,沒有演出。但是現場跟台北一樣,展示了各個家庭的聖誕節裝飾品,有各種民族風味的聖誕擺飾,像是中國、日本、俄羅斯、南美等,其中Jello覺得最特別是用手工編織及羊毛氈版的,以及積木形狀的。


另外在初級會教室裡,展出各個支會的兒童合力完成的聖誕作品,Jello所在的亞特蘭大支會做的是窗貼。
Zoe參加Atlanta支會初級會活動,一起完成聖誕窗貼


社區聖誕節活動
Jello住的學校家庭宿舍,也辦了一場聖誕節活動,有小孩的家庭聚在一起吃點心、唱聖誕歌曲,最後聖誕老公公出場和小朋友拍合照、送禮物。

胖胖、白鬍子、大紅衣服的聖誕老公公很慈祥,但有趣的是每年小小孩都不領情。因為一、兩歲的小朋友其實都很怕生,當爸媽把小朋友放到聖誕老公公膝蓋時,小朋友緊張地伸出雙手,哭著要媽媽抱,直到拍完照、拿到禮物,還在嚎啕大哭。而對聖誕老公公稍有認識的Lee則是眼睛直盯著排隊隊伍,迫不及待想快點拿到禮物。Lee拿到飛盤、Zoe拿到拼圖。

Lee坐在聖誕老公公膝上,左邊紅色的是大禮物箱,他拿到了飛盤。
四、慈善活動
除了上述教會的聖誕樹慈善活動外,在美國的聖誕節,捐贈的風氣很盛。每個校園處室的入口,幾乎都可以看到玩具捐贈的大紙箱,註明要包裝完整的禮物或現金。外子辦公室的大樓接待處,玩具已經堆滿兩箱。

孩子國小也收到宣傳單,幼童軍在募捐手套、毛衣,還有小天使活動。來這間國小快半年,小朋友已經有過零錢紙盒、餅乾義賣等三次募款活動。

女童軍募集手套、襪子活動。左上方零錢捐贈紙盒。

不禁對照起台灣。Jello小時候,國小還會有防癆郵票、愛盲基金會原子筆等募款活動,但現在針對「小學生」的慈善募款活動,幾乎在學校絕跡。取而代之是校慶時,家長會針對大人的募款攤位。

所以在國外可以看到萊恩的願井愛莉絲的檸檬水攤位、凱瑟琳蚊帳大使的例子,卻鮮少見到台灣的小朋友身體力行做慈善活動的新聞。

禮物的意義
美國人通常主要是在生日或聖誕節送禮。有時,家人間送的禮都很貴重。我曾看到一個朋友的爺爺送他當時要好幾萬台幣的數位攝影機。

這次安息日聚會,演講者之一是頭髮已經花白的Newman年長傳教士,退休教授。Newman長老提到他是農家出身,每年的收入要看當年是否豐收來決定,有時好,有時壞,並不富裕。但他記憶深刻的一次聖誕節,是小型收音機剛問世的那一年,父母花了一大筆錢買這樣禮物給他,因此他收到這份禮物十分驚訝,也十分感動於他父母的犧牲。

而他們的聖誕節傳統開始於他的小孩。
有一年他的一對雙胞胎小孩告訴他,某某家庭的父親生病了(在美國生病可是很貴的),因此那個家庭可能沒有錢準備聖誕節。這對雙胞胎告訴父親,他們想送一份禮物給這個家庭。於是他們決定全家一起行動,將禮物偷偷放在這家庭門口,然後按了門鈴後跑開,在暗處觀察這個家庭的反應。當他們看到這個家庭收到禮物時的驚喜與感動,從此決定每年都鎖定一個家庭這樣做。

這個聖誕節季節裡,一如既往,重新讓人回想聖誕精神。在教會頻道上看到這段關於「聖誕精神」的影片,最後一幕很特別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