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學期開始,在台灣,每個小學生都會拿到一本學校發的聯絡簿。
聯絡簿的功能是什麼?
在台灣,國小聯絡簿,不外乎記載每天的回家功課、考試成績、親師留言欄,另外也會有些額外篇幅,像是靜思語、勵志格言、小故事之類的。
有些聯絡簿會有一些彈性的空白欄位,讓學生寫小日記、數學練習題,或者像Zoe念三年級時,老師每天會寫下一個詞語或成語,要他們練習造句。
在Atlanta,開學第三週,小五的Zoe說,要繳USD$10買一本約A4大小的學生行事曆,仔細一看,內容不得了,居然是7 habits授權的教育版行事曆。
Zoe拿到的Planner |
熟悉企管理論的人,應該對企管大師史蒂芬‧柯維((Stephen
R.Covey)不陌生,他的經典著作「與成功有約」,被譽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商業書籍之一,內容提及建立成功的七個好習慣。
後來他的兒子西恩‧柯維(Sean Covey)克紹其裘,將這七個習慣改寫成適合青少年使用的版本,寫下了「與青春有約(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teens : the ultimate teenage
success guide),台灣由「天下文化」出版」一書,(對這段插曲有興趣的可以看這裡。)
7 habits應用至此在美國教育界大放異彩,許多學校採用這套方法來幫助學生透過思考目標、規劃功課、記錄活動,每週自我檢討等方式,逐步建立學習的好習慣,培養領導力。
創新概念人人都有,但如何實踐才是重點。柯維推動建立七個成功習慣的重要實踐方式就是--「週曆(planner)」。
在Cheers雜誌「立刻停止瞎忙!你一定要做的7件事(2012/06, Cheers
vol.91, 黃國蓉 )」一文中介紹道:透過每週的目標規劃、優先順序安排、每週末的檢討省思,能逐步朝向幸福邁進,因為「柯維相信,幸福的人生,建立在良好的習慣之上。藉著每一週的「時間安排」練習,你也可以擺脫被行程追趕的惡性循環,真正做時間的主人。」
在這本聯絡簿上,透過一整年的規劃,按月讓學生培養一個個好習慣。
按月培養7個好習慣 |
往後翻開對頁週曆,如下圖:
週曆使用說明 |
- 思考:週曆最上方,會有個空白欄位,讓學生設定本週想要達成的目標與實際行動。
- 記錄:按照科別,記錄每天的學校功課。
- 活動:寫下放學後從事的活動。
- 檢核:每週自我檢討,用紅綠燈的方式,我這個禮拜是否:
- 尊重朋友
- 尊重老師
- 準時出席
- 按部就班
- 認真學習
- 完成功課
- 上課專心
- 共同參與
- 規劃引導:提供設定目標的秘訣或格言。
- 親師交流:老師或家長留言處(每日最下方很小一格,家長不簽名也可以)。
- 本週生字:讓學生記下本週各科學到的專有名詞,作為複習與回顧學習之用。
- 本週好書:記錄你這禮拜看過最棒的一本書,書名與作者。
- 7 habits的本月強化主題。
- 7 habits的本月主題的實踐方法或有趣觀念。
- 親子溝通Family connection:這也是Jello最喜歡的單元,明確提供親子溝通的主題,例如「討論你們家如何決定先完成哪一件大事?」,藉此讓家長與孩子談天或討論,增進親子間對彼此的了解。
週曆使用說明(英文) |
更詳細的行事曆介紹在這裡:互動式網頁
聯絡簿比一比:
Jello 認為,和台灣版聯絡簿最大的不同在於: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回孩子,讓他對自己的學習負責。
怎麼說呢?
台灣版叫「聯絡簿」,顧名思義就是家長和老師「聯絡」用,多半是由學生抄下老師要他完成的作業,給家長檢查,回報成績給家長,或是課堂表現不佳,老師寫聯絡簿告訴家長…...,對於「學習」這件事,似乎老師和家長要付的責任比學生自己更多。
但透過7 Habits行事曆,學生「主動」思考我這個禮拜要達到的目標、我喜歡的書、記錄我的活動,省思我與他人的關係,以及評估我這禮拜的學習表現,我如何與家人溝通等。藉由讓學生自我規劃與記錄,建立為自己負責的態度,也藉由養成記錄和省思的習慣,逐步累積日後成功學習、成功人生的途徑。
補充:除了國小版,Premier還推出中學版、幼小版、成人健康計畫版….等,有興趣可到以下網站找適合你用的行事曆版本。
後記:美國人真是矛盾,為了「政治正確」,不能在學校談論宗教,但推動人宣揚的企管理念應用到教育領域卻運行無礙…...,事實上,因為同屬教會成員,熟習教義的人應該也都可以發現柯維父子有很多的理念來自其信仰,例如他網站上寫著「藉著微小的方法,促成偉大的事情。」這也算是宗教的置入性行銷吧!
要學到千古不變的智慧,讀通一本「書」就夠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