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EasyReadMore##

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

讀解力大考驗


Zoe剛到美國,就讀的是Year-Round School,所以715日就開學了,念五年級(學制的差別見另一篇)。週一甫開學,Zoe班老師就規定週五前就要交一份Reading功課:在筆記本上回答課文中所題的五個問題。這五個問題都不是只是從課本中找事實性線索,而是需要反芻、思考、比較的問題。Zoe的作業才讓Jello真正意識到:台灣教育在閱讀力上的訓練太薄弱了。

閱讀力有多重要?閱讀是學習的基礎,也是訓練思考力的重要步驟,而思考又帶動了「解決問題的能力」,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的人才培訓上顯得更為重要。

有關閱讀力的重要性,有興趣可參考柯華威教授一篇簡介文

閱讀力不只是比誰看的書多、誰讀得快,而是能透過閱讀培養「理解」、「思考」能力。而這種訓練,是很難透過光是讓孩子輕鬆坐在沙發上,看完一本小說的方式來獲得,它需要教育者協助孩子,讓他們有機會針對所閱讀的內容去做深入思考與反芻。

Jello之前有看過20126月,親子天下「上海教改啟示錄(Vol. 36 許芳菊)」這篇報導,內容提及台灣在閱讀力上的排名第23,遠遠落後於「上海(1)、韓國(2)、香港(4)、新加坡(5)與日本(8)」,本來Jello還覺得這或許是因為台灣重視的國語程度面向不同,比較偏重傳統國語修辭、文句解釋,要建立比較扎實的國學基礎....,直到來到Atlanta,才深刻感受到巨大的差異。

課文比一比


如果Zoe在台灣念五年級的話,她會讀到的第一週國語課可能是康軒版本第一課「名人記趣(作者:馮輝岳)」(101學年版本為例),共4頁。

內容舉出三位名人的小故事,屬於分段式的小文章。

101學年五上國語第一課「名人記趣」課文

101學年五上國語第一課「名人記趣」課文


Zoe在美國南方這所幾乎全是黑人的學校裡,國小五年級的閱讀課,他們採用的是麥格羅希爾(McGraw-Hill)出版,喬治亞州的課本Treasure(寶藏)版本。

第一週老師指定的閱讀教材是Going Someplace Special(前往「特別之地」,作者:Patricia C. McKissack,繪圖:Jerry Pinkney),




這作者在國內被翻譯的著作裡,比較知名的是有本Jello曾用在「生命教育」課程的繪本--「用愛心說實話」。

指定閱讀教材主文有7頁(不含圖片),只有8個生字,但篇幅很長。








內容是描述約1950年代,在南方還遺留許多黑白隔離政策的時代,一個黑人小女孩想要獨自前往她最愛的「特別之地」,一路上發生的事,像是公車只能坐在後座,不能進旅館大廳,餐廳也不接受黑人顧客,甚至經過她很喜歡的噴泉廣場,公園內的椅子只有白人才能坐...等。讓她深深體會到身為黑人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,所幸她發現有個地方不分膚色,歡迎所有的人,那就是--圖書館。

在主文前,還有另外一個篇幅為2頁的小故事「Lunch Counter Encounter」,故事發生在稍晚一點的1960年代,一位黑人和一位白人小男孩,兩個好朋友想要一起到店裡吃午餐的故事。

剛開始黑人小孩被餐廳經理擋在門外,後來有個老奶奶邀請他們兩位一起用餐,這段回憶成為幼小心靈中一段永難抹滅的經驗。透過此故事側面描寫當時金恩博士(Martin Luther King, Jr.)展開黑人民權運動的氛圍。



所以,第一週閱讀課的篇幅就長達9頁,連Jello恐怕都要花兩個晚上才讀得完,更別提週五前就要交出作業,(Zoe緊張到哭)。也因為故事長,所以在故事中交代的細節、情感就更為細緻、深刻,能讓小朋友更能體會作者所要傳達的意境。和台灣版的短文只看到片面的描寫,是有落差的。

雖然篇幅長,但其實生字量不多,Atlanta版有8個生字,台灣版有16個生字。

讀解力訓練比一比


忘了誰曾說過:「問一個好的問題,答案就呼之欲出了」,我們來看看兩種課本所設計的讀解力問題,就可以看出在讀解力課程設計上的差異:

在康軒的網站中,「名人記趣」課文針對「閱讀理解」這單元,所設計的九個問題如下:

  1. 邱吉爾在演講中,遇到有人想傳紙條羞辱他,他如何運用幽默解決?
  2. 邱吉爾在說完話後,為什麼要微微一笑呢?
  3. 熱情的少年提起蓋爾達的皮箱時,為什麼會楞住了呢?
  4. 熱情的少年問了蓋爾達….而蓋爾達用少年的問題回答他。你覺得這樣的回答好嗎?說一說你的看法。(比較評估)
  5. 艾森豪用哪一種標點符號形容他的演講?
  6. 艾森豪「最短的演講」為什麼卻反而最讓人難忘?
  7. 從邱吉爾、蓋爾達、艾森豪的故事中,你認為他們三人的共同點是什麼?說一說你的看法。(詮釋整合)
  8. 這三位名人的處理方式,可以應用在我們生活中的哪些情況?請說一說。(比較評估)
    Jello覺得以五年級有限的生活經驗,還真難回答這個問題。
  9. 這三位名人的故事,哪一位讓你覺得印象最深刻?為什麼?(比較評估)


再來看看Going Someplace Special(前往特別之地)這篇文章,要讀者分析的五個問題:


  1. 如果故事發生在「現代」,而非當時,結果會有什麼不同?請就故事的「角色」和「場景」做說明。
  2. 在故事p.410中提到圖書館是「通往自由之路(a doorway to freedom)」,你的意見如何?(批判思考)。Zoe大概只會說,嗯,我覺得這句說得很對。可是題目要求要「評論」,所以還得論述說明)
  3. 如果今天是你不被允許坐到公車前座,或被禁止進入飯店大廳,你會做何反應?(請分析之)
  4. 為什麼一開始女主角的奶奶告訴她說,你要前往「特別之地」可能不是那麼容易。你贊同老奶奶的意見嗎?請解釋你的理由。(評論題)
  5. 請讀完「Lunch Counter Encounter」,比較這兩個故事中主角的經驗。他們倆的處境相同還是不同?請舉出故事中的例證來支持你的答案。

比較:

「名人記趣」這篇文章因為本身就是一篇輕鬆短文,又在有限篇幅裡描寫了「三位」人物,因此並沒有對某人多做深刻描述,或提供轉折的故事情節,自然在設計「讀解力」問題上,多數偏向簡單地從課文上找事實性答案的問題,沒辦法做更深入的應用。

而「前往『特別之地』」這篇文章,除了主要的7頁課文,還有2頁短文,試圖讓小朋友去做不同比較,批判性思考,在讀解力上的訓練會比較紮實。

此外,台灣的國語課多半透過「習作」的方式完成作業,受限於「框架內填答案」的模式,而Atlanta這裡則多半是活頁筆記簿,問「開放式」問題,少有制式格式。

當然英文寫作也有一定的規範,五年級開始他們就會訓練小朋友撰寫專題小論文,因此課本這些問題或作業,也都是為了慢慢建立他們能獨立撰寫短文為目標。

結論

一樣是五年級,如果接受的是台灣的閱讀教育,何時才能達到一樣的水準?

在「上海教改啟示錄」一文中,有提到上海能在PASA閱讀力拿下第一的一些因素,包括教學方式注重「啟發」而非講課,教材設計也從知識走向思考、感受、探究…...,這些趨勢都明顯都跟ZoeAtlanta看到的不謀而合,所以Jello在期待十二年國教下,台灣的閱讀力教育也能慢慢提升。

至於有能力自學的家長,可以擺脫這些教材,好好地為你的孩子挑一套真正能培養他們讀解力的教材,畢竟,懂得很多成語或者很會改錯字並不足以讓他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挑戰,真正懂得「思考」比較實在。

Jello不是教育專家,也不一定「外國的月亮比較圓」,只是紀錄所見所聞與大家分享。希望看到此文的人也能有些啟發。

後記:作業力比一比

Zoe在台灣念四年級時,功課並不多,常常在學校就寫完了,(因為同年級曾有老師出太多功課被家長告….)。但作業較瑣碎,有很多功課都是「機械式訓練」,比方國語課就一定會有一項不用花大腦的抄寫功課:生字直行簿,數學也常常是練習題或考卷當作業,就連社會課都有正確答案…..。在Atlanta,閱讀課一樣有生字,但老師沒出「生字抄十遍」這種作業,而是直接在電腦上讓他們玩拼字遊戲,讓小朋友不知不覺就記下來了。

另外,Atlanta作業少,閱讀課三天才出這一樣功課,可是難度明顯比較高。連Zoe的科學課,老師出的第一個作業也是開放式問題:

What is Science? (什麼是科學?定義)
What is mean to do science? (何謂科學實驗?)

這種沒有正確答案的作業,可著實讓Zoe這種重視感覺,習慣有標準答案,不喜歡動腦筋思考的小女生吃了苦頭。

說實在這樣相比,美國小學的課業壓力並沒有比較小啊。

2 則留言:

Mr. Hu 英語部落格 提到...

感謝分享。

匿名 提到...

這種類別的課文 ,感覺在民國91-92年才開始出現。教版太多想統一,慢慢八股化。國人思考逐漸降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