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EasyReadMore##

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

強調「從做中學」的科學作業

美國的公立小學不用繳學費,連學雜費的單子都沒有,所以開學前,老師列了一張清單要家長購買文具用品帶到學校(見前一篇),其中有一項物品是「一盒Zip Bag(密封袋)」Jello還覺得很奇怪,為什麼要準備密封袋?要裝餅乾嗎?

第二週,終於知道密封袋的用途之一了。

五年級的Zoe科學課帶回來第二份作業,是帶回來一個密封袋,是一份稱之為「Science Lab in a Bag(要怎麼翻譯呢? p.s.因為Jello的爸媽不大懂英文,所以部落格裡的英文名詞都要有中文他們才能看懂。簡而言之就是「用一個袋子做科學實驗」!)」

密封袋裡只裝了三個小東西和一張學習單。
(因為Jello來美國後沒帶掃瞄器,所以所有文件都只能用相機拍,看不清楚請別介意。)

學習單:

主題:哪一樣東西下降速度最快?

材料:保麗龍泡綿、塑膠積木、塑膠水管、(自選材料)




操作步驟
  1. 準備好材料(選好你的材料了嗎?)
  2. 設定要丟的高度。(可以從「桌子邊緣」或「門的頂端」往下丟。控制項:所有物體要從「同一個高度」丟)
  3. 找一個同伴。
  4. 製作一張圖表或方法,記錄哪些物體最快掉落。
  5. 開始實驗。
  6. 在圖表上記錄結果。
  1. 回答學習單上的問題,並完成實驗報告。




回答以下問題
  1. 你如何記錄你的資料的?解釋你的方法或想法?
  1. 是什麼原因導致物體會往下掉?
  1. 是什麼原因導致不同的物體往下掉落的速度不同?
  1. 為了完成一個公正的實驗,為什麼你必須要從同一個地點丟物體?
  1. 在實驗過程中,你有使用什麼額外的工具嗎?
  1. 還有什麼工具可能會對實驗有幫助?


過程:

雖然有上過自然課的人都知道:物品會往下掉是因為「地心引力」和「重力加速度」。不過老師就是要他們自己操作,想辦法做實驗,在過程中思考。

Zoe先找了一個牙膏的蓋子,因為她覺得四樣東西都是「塑膠類」才能做比較。
一開始,Zoe嘗試在「桌子邊緣」往下丟,然後請媽媽(她的同伴)用手機的「碼錶」功能計時。
後來發現,因為「距離太短」,一丟下去,還來不及按碼錶,就馬上就落到地上,時間差異太小,用肉眼很難判斷降落的速度。

所以她發現:需要找高一點的地方

Zoe決定從「門的頂端」往下丟,Zoe先用尺量出門的高度,然後找張椅子爬上去,在門的頂端放好物體。

先量門的高度,因為家裡只有一把30公分的尺,所以她又順便複習了一遍數學(乘法及有小數點的加法):
30cm x 6+ 22.4公分 = 202.4cm

然後每樣東西丟5次,並算出五次掉落時間的平均值。
製成表格,找出降落速度時間最短和最長的物體。


保麗龍泡綿
塑膠積木
塑膠水管
牙膏蓋
降落時間
00:00.6
00:00.6
00:00.6
00:00.8
00:00.6
00:00.3
00:00.6
00:00.4
00:00.6
00:00.7
00:00.4
00:00.4
00:00.5
00:00.5
00:00.5
00:00.5
00:00.6
00:00.5
00:00.4
00:00.3
平均時間
00:00.64
00:00.52
00:00.46
00:00.46
備註
最慢

最快
最快

因為所有物題並非重量相同,因此嚴格說起來,操作變項沒有控制得很好。
只能引導Zoe說,如果額外的工具,例如「磅秤」,就可以秤出四個物體的重量,找出「速度」和「重量」的相關性。

結論:


從實驗過程中,Jello發現:雖然這個實驗很簡單,但的確是能讓Zoe透過動手操作,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,並透過已知的知識(例如數學中的加、乘、平均數計算)學以致用。

此外,老師並沒有規定記錄的格式,所以Zoe也要想出,要用什麼樣的方式(圖、表、文字)將實驗資料紀錄下來,才能清楚表達結果。

同時,這份作業帶回家做,會比一整班在學校做效果好。
(想像一班小孩邊做、邊吵、老師還得管秩序的景象)

補充:
Georgia州科學課本有興趣的,可以參考Georgia學習資源網站,裡面有各年級的課本電子書,使用說明見以下影片。


沒有留言: